10月31日,捷尼赛思中国全员大会上,韩国劳斯莱斯老总李哲(Wells Lee)对员工的怒斥震惊了业内外。他直言不讳,声称企业成立三年来,竟没有一位员工购买自家的车型,这番言论在社会化媒体上引爆了热议。真是让人想不明白,难道是员工对自己的产品就没有信心吗?这背后又折射了怎样的公司文化和市场现状?
从李哲的发言中,我们正真看到了一种无奈和失望。他表示,捷尼赛思在过去的不到10个月中,亏损达到了12亿人民币,而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总亏损额更是突破了30亿人民币,令人震惊。在这种情况下,他质疑员工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和购车意愿。
网友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人幽默调侃:“员工价打对折,估计勉强能有人买。”还有人说惊愕:“怎么可以依赖员工买自家的库存车?”这样的看法其实反映出了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作为超豪华品牌,捷尼赛思的目标市场本就有限,那么这样的声音会不会让我们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质疑?
事实上,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捷尼赛思在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有1457辆,而到2023年7月,销量甚至下降至965辆。与其他超豪华品牌相比,捷尼赛思无论是产品还是销量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这种状况下,员工消费的沉默似乎在发出某种信号。似乎员工们对公司渐渐丧失了期待,甚至成为了“打工仔”的代名词。
李哲提到,未来的审计将会不单单是对财务的规整,更将在结构和文化上带来改变。然而,管理员工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品牌的归属感,恐怕是一个大的挑战。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表示:“我更希望能为一个具有信仰的品牌工作,而不是一个连自家人都不愿意支持的公司。”这是个多么无奈的心声!
对比其他豪华品牌,捷尼赛思所面对的环境可谓困难重重。许多品牌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相对的认同感,而捷尼赛思却貌似在风口浪尖。无论是产品定位的模糊还是市场营销的不足,李哲的怒斥只是冰山一角,反映的更多是品牌如何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身位置的迫切需求。
在一场看似内部的批评大会后,捷尼赛思的命运将会如何逆转?是加强对内沟通,还是重新评估市场策略,还是让一切回归到以产品说话?相信这一系列的内部革新,都会在未来得到展现。对于消费者来说,究竟能不能有个改变又将是未来的看点,但愿捷尼赛思能在坎坷中找到真正的出路,让员工和消费的人重拾信心,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豪华标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官网
阿里店铺